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碇斋 宋 · 李伯玉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先生平地起风波,毕竟中流定得么。
放取断头船子去,醉眠烟雨一渔蓑(同上书卷二五四○)
次韵芸叟琼林苑 北宋 · 吕陶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御水休论九曲池,宫花争发万年枝
长虹驾浪人间去,大翼乘风海际垂(自注:大翼巨舟之异名,事见《文选》。)
均被上恩容燕集,共怜嘉景事游嬉。
愿公早献金明赋,纪述吾朝全盛时。
芸叟左司被资治通鉴之赐感事赋诗 北宋 · 吕陶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庙席词林一二臣,校雠撰(原作选,据文津阁本改)述体惟均。
圣心欲以古为鉴,史法有如王次春。
神武略中书事类(自注:仁宗尝撰《神武秘略》,凡军政兵机之事,靡不该载。此书亦纪将帅方略,其一端殆相类近。),天和览后得名新(自注:太宗尝诏近臣撰《天和殿御览》数十卷,分门纪事,亦此书之比。)
羡君受此传家宝,遗与儿孙似昔人。
分析不参与傅尧俞等请留张舜民事状元祐二年五月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九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
谨按唐御史大夫李承嘉尝召诸御史,责之曰:「近日御史弹事不咨白大夫,礼乎」?
监察御史萧至忠进曰:「台中无长官御史,人君耳目,比肩事主,得自弹事,不相关白。
白大夫而许弹,则弹大夫又不知白谁也」?
承嘉默然。
盖朝廷本置台谏,欲其人人各出所见,以助聪明,是故前世名卿伟人,亦无须得同僚交章互言故事。
臣伏见近日以来,欲言一事,本台上下,往往预先商议,定为一说,以至谏官结为一党,不顾事理是非,务以众力,求胜公议,取必朝廷,臣之区区,窃尝患此。
乃者张舜民罢,王岩叟道「须著理会」,臣始未深思,只见同官因言被罢,亦欲与之辨雪,遂对岩叟云「也待入个文字」。
续往中丞厅,见傅尧俞将出留舜民奏状一纸,令臣读了。
臣对尧俞云「亦待理会」。
退而草得奏检数句,乞朝廷保全言路,存留舜民之意,文字首尾未全,尚未录出。
次日在理检院王岩叟,问臣道:「文字如何说」?
臣对岩叟道:「方思量得数句」。
遂念云:「舜民天资抗直,遇事辄发,虽思虑小有不密,其心殊无阿附」。
盖臣是时有欲论列之意,因岩叟见问,便将上件数句言语说与岩叟,即不曾言四月二十五日进入。
其时傅尧俞元不在坐,亦不闻上件语言。
臣既而自后反覆子细思忖,张舜民自入台以来言数事,大率疏略不可施行。
遂记得与舜民同上殿日,见舜民开陈边事,乞罢西夏封册,且令问罪。
臣以谓陛下始亲大政,太母垂帘,正宜安静,舜民却乞问罪西人,显于国体不便。
朝廷罢之,与移一般差遣,不为过当。
况众人已有文字,臣更不须论奏。
自后来尧俞、岩叟不问臣道文字入与未入,臣亦不曾告之。
至今月六七间,到侍御史厅,岩叟将出孙升所撰奏稿一纸,示臣道:「相次会中丞处列名上章」。
臣既明知舜民所言不可施行,今长贰素不谋及连章,一旦忽然牵率,须欲连名上章,恐有雷同朋附之嫌,遂与上官均韩川尧俞处,欲说破本来。
是时岩叟已先在彼,臣白尧俞、岩叟云:「此事根本不正,却只论其枝叶,难为协力。
见说已有二十馀章,若减陶一名,亦不为少」。
白中丞侍御:「但公论时,见张舜民所言边事当与未当」?
尧俞道:「他又已去,同舍且与爱惜」。
岩叟道:「如此更不奉强」。
舜民尧俞、岩叟荐为御史,今耻其不称职,力欲率众救之。
缘臣是远方寒士,在朝孤立,自辨明朱光庭弹奏苏轼策题后来,尧俞、岩叟常怀恨怒,并不与臣论议。
近日又为讲筵臣僚欲于别殿说书,臣独论奏,尧俞自此相见,往往不交一谈。
数人者或在台中,或于幕次,多是嗫嚅耳语,臣皆不得预闻,臣亦不敢强去亲之。
每询访得朝廷政事及民间利害,只是自度是非,或言或不言,往往与众不同,亦不可一一告人。
今蒙朝旨分析,理尽于此。
从来台谏言事,自非怀奸罔上,本无分析之理,盖缘近日因尧俞等言事不当,敕三省召赴都堂宣谕,中外喧传,以为口实,而臣与上官均独免。
尧俞等愈更忿恨,必欲求臣瑕庇,酝酿粉饰,以逞私意。
诬臣以公肆面欺。
臣以为欺君罔上,则罪不容诛,臣只是不敢比附,而尧俞等乃加臣以面欺之罪。
臣前后封章,或留中,或降出,陛下圣明,必已察见情伪,臣更不敢自辨。
止是闻舜民罢职之初,思虑未熟,辄对尧俞岩叟道「也待入文字」,「亦待理会」。
后来子细思忖,见有不必言之理,恐成轻发,遂不论奏,岂是面欺尧俞
伏乞圣明察其本末。
张芸叟 北宋 · 徐积
豳有张芸叟,言行俱无邪。
摄官别驾虢州仍近家。
寄书来报我,便可取其兄。
两缣为一被,同卧复同行。
张舜民罢言职奏元祐二年四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四、《国朝诸臣奏议》卷五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九、《宋史》卷三四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
臣近论奏不宜以大臣之故辄罢御史,乞还其言职,至今未蒙指挥
臣窃以为始拒直言,损纳谏之美,下移威罚,失权断之公。
所可爱者君德,所可惜者君体也。
决知此事,不出圣意,臣敢复论之。
国家所以尊安者,以法度修而纪纲振也。
御史者,守法度、持纪纲之官也。
人主或有阙失,犹且直笔正论,至于犯颜逆耳,无所回忌。
况臣下过恶,安得畏避而不言哉?
御史敢言大臣者,天下之公议也;
大臣不快御史者,一夫之私心也。
罪天下敢言之公议,便一夫不快之私心,非大公至正之法度也。
大臣虽重,人臣也;
御史虽微,法官也。
徇大臣而废法官,非尊君卑臣之纪纲也。
况两宫临御之时,必使上有尊严不可犯之势,下有报义忘私之臣,安得假天威、屈正论以中伤议己者乎?
自古全治之世,必用天下清议。
故清议伸则正直之道行,聪明之助多;
清议屈则奸邪之计得,欺罔之患作。
今日清议,喧然不平。
皆谓陛下之优大臣者,亦已至矣;
大臣之事陛下者,未有以副人望也。
清议之罪大臣者,日益以深,则恐非所以安大臣也。
伏望圣慈以保君德为难,以全国体为重,即日召还御史,以正权纲。
然后慰藉大臣,优加恩礼。
尊朝廷而强主威,万世之法也。
张舜民罢言职第七状元祐二年五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四、《国朝诸臣奏议》卷五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
臣近屡论朝廷不当假借大臣,罢斥御史
命令失当,公议不平,玷陛下至仁求言之明,损国家大公驭下之制,非所以全养忠劲之气,感励敬顺之心也。
陛下未即垂听,而至恩优容,面命相臣,布宣慈旨。
臣等迫于公议,愿以至公之道上广圣意,下厌人望,不敢奉诏而复再上章矣。
伏望陛下勿以既下之命为难改,勿以已宣之旨为难回,唯强其刚明之德,从谏如转圜之易也。
臣闻唐宣宗将幸华清宫,已命治道,两省官拜章极谏,宣宗宰相曰:「卿勉谕谏官,勿更论列」。
宰臣奉旨,召两省官宣谕。
俄而谏章再入,宣宗宰臣曰:「谏官疏极恳切,朕决不为游华清之行矣,卿宜说我此意」。
宣宗,唐室英明之主也。
行幸,一时娱乐之事也。
谏臣犹且恳切进言之,初未能回听,既宰相宣谕而谏臣进言不已,宣宗幡然感悟,遂辍其行,又宰臣告以听纳之意,是能自屈至尊,欣纳直谏,真得人君之道矣。
故终获忠贤之助,而太中之政,号为中兴
声明辉映前代,至今流为美谈。
恭惟陛下之聪明远过唐宗之德,朝廷纲纪法度不比华清之事,臣辈区区陈诚,意皆激切,尝蒙圣恩,曲赐宣谕。
臣祗知尊君卑臣,为万世之计,不知畏附权强,便不论列。
陛下喜忠纳谏,上法仁祖,言事之臣,得尽诚节。
更觊留神省察,主张必行,追还成命,以解群言,遂使朝廷益见清明之象,天下驯致安静之理。
明德日跻,可以并隆尧舜矣,虽宣宗贤主,何足为陛下道哉?
乞还张舜民言职奏元祐二年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四、《宋史》卷三四二《梁焘传》
若论年龄爵禄,则老臣为重;
若论法度纲纪,则老臣为轻。
御史者,天子之法官也,不可以大臣鞅鞅而斥去。
愿还舜民,以正国体。
次韵张舜民御史出倅虢州留别1087年 北宋 · 苏轼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玉堂给札气如云,初喜湘累复佩银。
樊口凄凉已陈迹(昔与张同武昌樊口,来诗中及之。)班心突兀见长身(台吏谓御史立处为班心。)
江湖前日真成梦,鄠杜他年恐卜邻。
此去若容陪坐啸,故应客主尽诗人。
东潜以予脩学案购得直阁游公景叔墓志见示张公芸叟之文邵公篪之书章公粢之篆而安民所镌也题诗于后 清 · 全祖望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偷儿弃馀集
关陕沦亡后,横渠学统湮。
吕苏仅著录,潘薛更谁陈。
石墨何从购,遗文大可珍。
邵公亦五鬼,鸿笔壮安民。
张芸叟1083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七、《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八、《诗人玉屑》卷一八、《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二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张舜民芸叟,邠人也。
通练西事。
稍能诗,从高遵裕西征回,涂中作诗二绝。
一云:「灵州城下千株,总被官军斫作薪。
他日玉关归去路,将何攀折赠行人」。
一云:「青铜峡韦州路,十去从军九不回。
白骨似沙沙似雪,将军休上望乡台」。
转运判官李察所奏,贬郴州监税
舜民言:「官军围灵武不下,粮尽而退。
西人从城上大呼:『官军汉人兀攃否』?
或仰而答曰:『兀攃』。
城上皆大笑。
西人谓惭为兀攃也」。
蒲中杂咏 碇斋(河上,张芸叟命名,如舟之下碇也) 宋 · 赵鼎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长波浩渺拍青山,细雨蓬窗一觉眠。
但向急流能暂止,从他蛟鳄怒垂涎。
张舜民罢言职奏元祐二年四月 北宋 · 朱光庭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二、《国朝诸臣奏议》卷五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六之三七(第四册第三八八六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九、《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
臣窃以正直之臣以遭时遇主为盛事,盖敢言之气虽天与有素,非圣君养之厚、容之深,则敢言之气未易伸也。
历古而来,青史之上直臣无几,不独天生其才难,而遇圣君养其才尤为难也。
恭惟陛下自临御以来,以尧舜之德,养直臣之气;
尧舜之量,容直臣之言,故去天下之邪如拉朽,除天下之弊如反掌,千载以来,一人而已。
方今内外清明,百度修举,人民乂安,此已试之效也。
唯在久而不息,则尧舜巍巍成功,不难致矣。
臣窃见吏部关报,台官张舜民为言文彦博照管刘奉世,特罢言职。
臣以谓御史之职,自许风闻言事,使舜民之言尽中义理,陛下固当行之;
设若未当,止于不行而已,岂可遽罢其职也?
今陛下从而罢之,岂不沮敢言之气哉?
窃以古今之治天下,唯使忠劲之气充塞朝廷,然后纪纲正、法度立,奸邪无间而入。
臣与舜民接迹颇熟,稔闻其有正直之节,司马光贤之,荐充馆职
陛下擢寘御史,士论皆以谓得人。
今视职才两月,正直之节未少伸,一言不合大臣,已闻罢职。
自陛下临御以来,天下之人唯知从谏如不及,圣德冠古今。
若因舜民一言不合大臣,遽使罢职,致陛下今日有逐言事官之名,臣为陛下惜之。
伏望圣慈开天地之量,容养正直之臣,以增敢言之气,特降圣诏,还舜民旧职,以尽其材。
臣愚不胜惓惓之忠。
乞还张舜民职任奏元祐二年四月 北宋 · 上官均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九、《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六之三四(第四册第三八八五页)、《东都事略》卷九九
风宪之任,许风闻论奏,所以广朝廷耳目、纠察百官也。
舜民所论彦博,得于传闻,不敢隐默,以负朝廷使令。
使其言为是,陛下所宜虚心行之;
其言为非,苟无邪枉附会之意,亦当察其疏直无他,以开谏诤之路。
今以一言之失,遽行罢黜,臣窃恐自是言者以舜民为戒,权臣过慝,不敢复论。
愿还舜民职任,以安士论。
不随傅尧俞等再论张舜民事奏元祐二年五月 北宋 · 上官均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
臣向闻张舜民以言失实罢台职,尝奏疏,乞察其疏直,以开谏诤之路。
既而反覆思虑,舜民解去台职,以馆职判鼓院,即非窜贬,在朝廷之命,未为过误。
王岩叟有实封小简与臣,言芸事曾再论否。
臣愚以为人臣论事,各须竭尽己见,不当舍己雷同,所以不能随顺傅尧俞、王岩叟等再有论奏。
乞还张舜民谏职奏元祐二年四月 北宋 · 孙升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九
舜民近论列西事,因及遣枢密院都承旨起居郎刘奉世为使小羌,有失事体。
缘使人过界止三驿,而赠送几数千缗。
孤寒固不可得,而奉世乃侍人主起居之臣,承受枢旨要密之任,非他馆职可比。
且夏人北面契丹,甚为桀黠难制,不当轻遣贵使,以生慢心。
奉世时论称以为才,岂可利所入之厚,辄遂昏蔽,不少自重,慨然必行,无所嫌避?
议者以奉世出入重臣之门,疑以为因彦博而致。
不独舜民所闻如此,在朝之臣,皆以为然也。
朝廷不令奉世带都承旨而行,又安能必黠羌不先知之乎?
若谓有所窥觇,非奉世不可,且入界止三程,宥州独不得入,止于草次而还,又安能见彼腹心情状也?
张芸叟刘沪坟庙诗1198年6月1日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一三三、《平园续稿》卷八、《益公题跋》卷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吉安市
右浮休张公《刘将军坟庙诗》一首。
将军讳沪,庆历名将,力战城水洛,蕃汉皆畏爱,几为狄青、尹洙所害,故云:「生前毁誉岂堪听,身后功名始汗青」。
此诗虽载《画墁集》,亦潜其名,故表而出之。
庆元四年六月旦张公曾孙继祖携以相示,为题其后。
张芸叟(并引)1110年 北宋 · 苏辙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
老矣张芸叟,亲编乐府词。
才高君未觉,手战我先衰。
点𪑮旧无对,吟哦今与谁。
十年酬唱绝,欢喜得新诗(以上《栾城三集》卷二)
隆德守臣张确浮休张舜民之弟尝为乌延帅幕独不廷谒童贯作诗吊之 南宋 · 滕茂实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睢阳万古一张巡,忠义传家有世臣。
颜子伏膺当入室,潘郎望拜肯同尘。
围城已陷天犹晦,仗剑临危气益振。
馀子邻邦尽曹,偷生端作九泉人。
张舜民监察御史告词1087年1月22日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栾城集》卷二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敕具官某:御史之官,知无不言,则朝廷肃;
时然后言,则天下信。
嘉谟嘉猷,朕之所急也。
用人之慎,孰先于此?
尔以文行风节,见纪于时。
方召寘石渠,而台以名闻。
往祗厥服,使言必有物,行必有常,以称朕命。
可。